站内搜索

 

信息浏览
重庆遗体器官捐献调查:让人生发出最后的光亮
2014-7-11   浏览:3051次     上一条  下一条

曾经有捐献者这样说过:

眼前这份遗体捐献表格

他普通而又特殊

因为它是一份责任的声明

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对于身后的承诺

是的,那一刻,他们的生命停止了

灵魂却在死亡中更加圣洁昂扬

在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有一座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已经镌刻1160余名志愿捐献者的名字。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有九旬老人,最小的还是婴儿。他们有的把自己遗体捐献给了医学院校用于医学研究,有的捐献了自己的器官和组织用于移植,挽救了别人的生命,而他们的名字与灵魂被安放于此,展示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他们被尊称为“无语良师”、“大体老师”,这是医学界对志愿捐献遗体者的最高称谓。在人们心中,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重庆遗体器官捐献调查:让人生发出最后的光亮

你愿意捐献遗体或是眼角膜吗?这是一个挑战传统观念的话题。大渝网就此通过对5千网友进行调查,发现近8成网友表示愿意,但他们对捐献不了解。现在遗体(角膜)捐献究竟存在哪些尴尬?应当如何进行捐献?市民对此又有何看法?记者近日走访了负责接收捐献的重庆红十字会和重庆医科大学等机构。

数据:

从0到2015例

在重庆市红十字会2013年度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重庆遗体(角膜)捐献已成功实施了2015例,其中捐献角膜实施了1015对,已让1453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器官捐献已实施22例,挽救了53个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2011年捐献数才146例,2012年253例,到2013年累计接收305例遗体捐献,有上千市民签遗体捐献登记表。”重庆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专职协调员米智慧说道。

2006年,重庆开始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之前,遗体器官捐献在我市一直是空白。近几年,无偿志愿捐献遗体器官不仅出现,而且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目前重庆地区接受捐献的患者,大部分是本地市民,但也有上海、北京、四川、山东、浙江等省份的患者接受捐献。

现状:

重庆遗体捐献缺口大

 一对眼角膜让2~4名患者重见光明

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步改变,遗体、角膜、器官的捐献在国内逐渐被接受 。“每天要接到不同市民打电话来咨询,在以前一周才接到1位登记捐献的市民,现在每天都有2、3名登记捐献,但相较需求来说,捐献的数量远远不够。”重庆眼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重庆自1999年成立眼库以来,有1000余人捐献了眼角膜,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在该医院已经登记、等着做眼部手术的患者就达400多人。

记者在医院了解到,眼角膜就像合成板一样分了5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均可移植,也就是说多个患者可以共用一个角膜。“如果成功捐献一对眼角膜,可以帮助2~4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重庆眼库介绍,眼库角膜稀缺是重庆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目前全市有10万人因眼病致残,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每年等待接受眼角膜移植的就有上千人。但是由于眼角膜资源匮乏,每年只有不到200人能实现重见光明的愿望。

 医学研究:捐献数与需求仍有差距

据了解,市民捐献的遗体主要是用于医学研究,其中医学院的解剖课,遗体的稀缺严重影响医学教学质量。

多年从事遗体捐献的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站负责人左老师透露,“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可用于解剖教学的遗体少,尽管每年登记遗体捐献的人数在两百人左右,但实现捐献的人数和医学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堂教学内容。”

据介绍,现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概平均每10人只能解剖1具遗体,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科生则根本没机会动手操作。理想状态下应该4至6人解剖1具遗体。

而在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个医科学生本科阶段至少要解剖过一具遗体,一名医生从学生到成长为教授要解剖10具遗体。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一名医生、特别是需要进行临床手术的医生,如果求学时没有进行过尸体解剖,那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左老师说。

每年清明节,重庆医科大学都将组织师生及捐献者家属去为其扫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祭奠他们。

原则

须征得家属同意 自愿无偿捐献

据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市民理解的遗体捐献,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遗体捐献、眼角膜(组织)捐献、器官捐献。他们分别各有用途,遗体捐献主要是给医学研究用,眼角膜和器官捐献需要一定的要求,是供给需要移植手术的病人用。

遗体器官的捐献有几项重要的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捐献人须要征得家属的同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捐献遗体;限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捐献遗体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捐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遗体,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致同意。

第二项原则是捐献人没有国家规定的甲类、乙类传染病。

第三项是严格遵循无偿。"无偿"原则包括无偿捐献和无偿利用。无偿捐献指捐献遗体不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也不能提出交换条件;无偿利用是指接受单位不能将捐献的遗体用于商业活动,更不能买卖捐献的遗体、遗体器官或组织。

第四,妥善保管和处理所捐献遗体的原则。《条例(草案)》规定遗体利用单位必须妥善保管捐献的遗体,利用完毕的遗体应按规定送殡葬单位火化;利用单位还应当建立专门档案,完整记录捐献遗体的利用情况,并有义务答复捐献人的近亲属或捐献执行人的查询等。

对于什么人可以捐?怎样捐?工作人介绍,器官捐献是指当一个人不幸去世时,根据本人或家属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肝脏、肺脏、肾脏、胰腺、小肠等器官,以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对于器官捐献没有绝对年龄限制,也没有特殊身体要求,只要器官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它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者,一般都适合捐献。

困境

遗体捐献之路还有走多久

遗体捐献的宣传不够?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在束缚?抑或是对医学院持不信任态度?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遗体捐献的发展缓慢?大渝网针对遗体捐献进行调查,共有4708名网友参与,其中3700多网友勇敢的表示,愿意接受遗体或器官捐献,占比78%。

困境一:传统思想与对捐献的不了解

尽管公众对遗体捐献的观念在发生转变,但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和丧葬习俗的影响下,当前还是有部分市民对把亲人遗体捐献出去难以接受。甚至很多人明明已经申请捐献遗体,却因家属反对而临时变卦。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遗体捐献申请者需要争取父母、配偶、子女的同意,只要一个亲属不支持,就无法完成申请登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实行这种做法。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对捐献本身的不够了解,许多市民对遗体捐献这件事还接受不了。”

困境二:捐献者群体无法正常维护

登记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中,有的人年事已高或患有重病,有的是年轻人填写了申请表,但真正捐献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如何维护志愿者群体,也是一道难题。

由于捐献遗体的特殊性,这件身后事需要亲属来帮助实现,部分亲属可能临时心理接受不了。这都难免会有部分志愿者最终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捐献,许多也有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在申请时可能是一时冲动,随着时间推移和身边人的劝说,有可能改变初衷。

困境三:市民对体制规范程度的担心

大渝网调查发现近4成网友“担心流程不规范不透明”而怯步,另外对于费用捐献遗体作用途?安置在什么地方?使用完毕后有没有妥善处置?等等都有自己的担心。

而在谈到遗体捐献费用的时候,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协调员特别强调,遗体器官捐献都是秉承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者家属不需付出任何费用,接受器官移植方的病人同样,而外界不了解的费用产生,主要是器官的摘除、保存、运输等费用。

纵深

他山之石:遗体器官捐献在国外

据了解,目前全球不少国家颁布了器官移植捐献等法规,捐献遗体和器官成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西班牙的器官捐献率全世界最高,每百万去世人口中有34至36人捐献器官。相比之下,我国的捐献率不足西班牙的千分之一。

比利时国会立法规定:所有死者都视为愿意捐出器官作为移植或研究使用的捐献者。

在新加坡,如果没有特别声明,所有死者将视为器官全部捐献者。就连落后的斯里兰卡,法律也规定,公民死亡后有捐献角膜的义务。

在美国,公民去考驾照时,都会被问到:是否愿意捐献器官?如果愿意,想捐哪个还是全捐?本人的回答将印在驾照背面,一旦不幸发生车祸身亡,医生可以根据本人遗愿,在瞬间提取器官,用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相比之下,我国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受到极大的制约。

相关

如何办理遗体捐献登记?

1.捐献登记 由志愿者持本人身份证到红十字会填写器官捐献自愿书,并指定捐献执行人。

2.确认捐献 当捐献志愿者生命垂危达到待捐状态后,填写器官捐献登记表确认捐献。

3.器官获取 捐献者经所在医院确认死亡后,由器官捐献办公室通知器官获取组织获取器官。

4.器官分配 器官捐献办公室根据器官分配与共享原则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

5.遗体处理 器官捐献者完成捐献后的遗体,由医院恢复遗体原貌并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6.缅怀纪念 器官捐献办公室建立纪念碑、纪念网站等供亲属缅怀和纪念捐献者。

7.困难救助 对家庭贫困的捐献者家属按有关规定进行困难救助。

遗体捐献有哪些条件限制

1. 需要您在生前指定捐献执行人,才能最终实现捐献。

2. 对患烈性传染病(如非典肺炎、霍乱、伤寒等)死亡的以及高度损毁和腐败的遗体不宜捐献。

上一条  下一条

陕西省红十字会

                主办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23号
邮编:710018 电话:(029)-86527782 传真:(029)-86515664
Copyright ? 2011-2012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26255号